台北所
桃園所
新竹所
深圳所
預約查詢
從你們的眼裡看到我的價值(上)
2019/05/22 吳國慶

遇見琳達:焦慮與孤單的青春

🎯 遇見琳達:焦慮與孤單的青春

幾年前我評估過一位女同學,就稱呼她琳達好了!當時琳達因為連續幾天跟朋友熬夜聊天,結果出現胃痛、腹瀉、頻上廁所…等焦慮的症狀,導師以為她的壓力過大,所以建議她來輔導中心找人幫忙。


雖然她的身體症狀相當常見,而且我也只跟她會談過兩次,但是跟她一齊探索造成身體不適的過程,卻讓我印象深刻,到現在還會時常想起!那是一個讓我更清楚了解人們形成「自我價值感」的機會。


「從你們的眼裡看到我的價值」,這裡的你們,指的是琳達的父母。


第一次跟琳達的會談   

面貌娟秀的琳達,留著一頭烏溜溜的長髮,不過臉部的表情顯得有些愁苦,講起話來輕聲細語,姿態端莊得有些拘謹,讓我也跟著正襟危坐起來!

琳達流利地表示,因為她最近一週內有三天都跟朋友熬夜聊天,由半夜11點聊到隔天凌晨3點,結果白天上課的時候就開始出現胃痛、拉肚子、頻尿跑廁所…等焦慮症狀,

而且一直上廁所吸引了班上同學的注意力,琳達擔心大家會覺得她的行為怪異、干擾到課堂教學而討厭她,結果另一個擔心被大家嫌惡的焦慮又出現,這真是雪上加霜啊!   


談到這裡我心裡還是有些納悶,為什麼琳達要拼命地熬夜講電話呢?琳達告訴我,最近心裡感到特別的孤單、很想家,所以就很珍惜可以跟朋友聊天、排遣心中孤單的機會,即使身體不舒服也沒關係!

這種孤單感覺的力量可真大,大得讓琳達強忍著身體的不舒服,還是要跟朋友聊天!雖然如此,還是有些心理的疑問還沒被釐清,譬如說:為什麼琳達最近孤單的感覺會特別強烈,

難道之前發生了什麼促發事件嗎?還有為什麼這位青春女孩會有這樣的孤單感,難道她本身有什麼的心理特質潛藏在問題的背後呢?讓我們再看下去……….   

我跟琳達談到她的家庭,在她的眼裡那不是一個寧靜祥和的家,跟書上描述「我的家庭」有些距離。


🏠 家庭互動與成長經驗

爸爸跟祖父常有意見上的衝突,媽媽又跟祖母相處不睦,跟上一代的爭執常讓爸媽自顧不暇,再加上她本身的氣質(比其它兄弟姊妹安靜、被動),

所以琳達常被父母忽略,彷彿覺得她是個不需照顧、可以獨立自主的大人!

她提到爸爸是一個相當傳統的人,總是用她「應該」的訓諭來要求她,很少溫柔地跟她講話!那媽媽呢?媽媽很少會去細心關照她的感受,反而常向她訴苦,跟她傾吐和祖母爭執過程的委屈。


我問琳達小時候對媽媽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?琳達提到一個畫面:「母親眼睛紅紅的,好像要去自殺」;儘管如此,琳達還是覺得父母是愛她的!   

談到這裡我們大概可以了解,琳達從小的生活是孤單的,父母很少關心到她的感受,

甚至琳達還得去扮演主動「關心別人」的人。



一個應該活在無憂無慮、備受呵護,甚至可以調皮耍賴年紀的女孩,卻被鼓勵去演出超齡的戲碼,這負擔也太沈重了吧!

那琳達自己被關愛的需求怎麼辦呢?因為爸媽的肩膀已經快被壓垮了(指窮於應付祖父母),不能再要求他們了!

所以只能在一旁「被動」地等待父母的突然發現,原來他們的女兒只是個小女孩,需要他們的愛跟關懷!所以長大以後,琳達跟人交往的時候,都會主動去關心別人,但是卻不敢去要求別人的關心,總覺得自己不能麻煩別人!   

可是遠水救不了近火,只談琳達過去的經驗對現在焦慮狀態的緩解畢竟幫助有限,所以我除了在會談過程中,儘量給琳達足夠的情緒支持,希望能減輕她的孤單感外,同時也給了幾個緩解焦慮症狀的具體建議。


此外,我也請學校通知琳達的導師與父母,順便給他們我的連絡電話。


💬 第一次心理會談的觀察

琳達真的是一個聽話的好女孩,給她的建議她都照著做!我安排兩週後跟琳達繼續會談。


陪孩子看見自己的價值

心理師陪你理解

孩子的情緒與需求,

幫助建立自我價值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