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從關係困境到自我懷疑,那些我們不知道該怎麼撐下去的日子
許多來談者會說:「我其實真的不想死,但也不知道該怎麼繼續活下去。」
很多人會出現這種心情,尤其是心情低落的時候,常常閃過或甚至常常出現這樣的念頭。
情緒低落、無法快樂、找不到方向的狀態,有時可能仔細想想生活似乎沒什麼大事,但就是會一直有種莫名的感覺——撐著那麼久了,結果好像還是感覺很孤單,不被理解,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到底還有沒有存在的價值。
💔 當你把自己的存在意義只寄託在一段關係上
你會不會在人生某個時期,投注所有自我、時間、精神都在一段關係裡無法自拔,即使這段關係讓你痛苦不已?你期待對方能夠一直在那裡不離開,你希望一直感覺到被愛,被在乎,讓你終於有了「值得活著」的感覺。
但若這段關係充滿衝突與拉扯,甚至讓你感覺到自己好像怎麼做都不夠好,想離開卻更害怕會孤單,長期下來,你可能身心都會陷入巨大的疲憊之中,是那種:留下來很痛苦,但離開了就沒辦法活的感覺。
L小姐是一位身邊不乏追求者的大學生,她常感覺每一段親密關係都傷痕累累。她和男友在一起時總是小心翼翼,深怕對方離開。每次吵架,L小姐就會出現情緒失控與極端行為,她說:「如果他當時真的走了,我也不知道為什麼還要活著。」
她真的想離開世界嗎?她說:我其實不想,但這段關係裡,我再也找不到活著的意義。
🎢 不想死,但真的快撐不下去了
在低谷時,我們以為「想死」是終點,是「想像中的解脫」,但其實那都是人的深層內在正在做一件「求救」的事,那表示全身心都在告訴你:好難受阿,好難撐阿,誰來救救我呢?
有很多來談者都會說:「我不是真的想死,我只是覺得活得好累。」
這種掙扎,讓人又痛又無力。你可能曾經試過各種改變自己的方法,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一切都沒事,但當這一切仍然得不到期待中的被救贖、被理解,很容易讓人掉進很深的黑洞中:那種像是處在真空,和這個世界沒有任何連結感的痛苦裡。
這正是心理諮商中常見的一種關係困境:想與人有所連結,又害怕再次受傷;想逃離不再期待,又發現自己孤單的難以忍受。
🧠 心理師分享:那些走過來的人,是怎麼說的?
身為心理師,我聽過來談者說:「我以為我只是太脆弱了,最近我發現我只是還沒找到能好好活著的方式,但沒關係,應該總有辦法的吧。」
在心理諮商的過程中,我們不會急著把「不想活」的那種念頭蓋掉或去除,而是一起看看——那些因為過去傷痛、那些千百次情緒低落的時刻,如何一點一滴的堆積成現在這樣的你。然後,你會發現,原來你之所以那麼辛苦,很可能是因為你長期以來都沒注意到,其實自己已經很努力撐到了今天,走到了現在。那個「沒關係」的感覺,就是你在慢慢鬆綁自己的過程。
🌱 好好活著,其實是一種修練,一種練習
活著的意義,不是靠一兩句話就能自我回答的。我認為找到好好活著的感覺是用一生來修練的,靠的是慢慢累積對人對世界的安全感與信任感。因為有這些好的感覺作為地基,內在才會慢慢允許自己安心地活成想要的樣子,那個時候就可以很自然地告訴自己說:嗯,沒關係,我覺得現在這樣也很好。
有些人是因為朋友的一句話、有些人是因為諮商過程的體驗,才慢慢感受到「原來我不需要那麼努力去變成社會期待的樣子,我也能活成我希望的樣子。」
你可以情緒低落,你可以找不到方向,你甚至可以不確定自己快不快樂,這些都沒有關係。心理諮商是幫助你探討,讓你有空間去問自己:「我還能不能只為了我自己而活,不是別人,是我自己。」
🤝 我們可能都會身處自我懷疑的迷霧裡,出口或許只是還沒看到而已
心理諮商並不是人生意義的神奇解藥,但心理諮商的過程與體驗,是一種讓你重新定錨到自己身上的歷程。曾有來談者用一種比喻說了自己的現況是:我只是感覺一切都很糟,糊糊的,像是失去了待在這個世界的重力一樣。但我不知道該怎麼談,我連那些感受是什麼都說不清楚。
其實,越是痛苦的感覺,越難以說明白,這是很正常的狀況。當你覺得強烈自我懷疑,不想死但也活不下去的時候,代表你已經撐了很久,走了很遠了。如果你願意,也許可以給自己一個機會,讓心理師陪你走這一段路。
你不需要一開始就相信未來會變好。只要你願意撐到下一步,那些迷霧終有一天會淡一點,然後你才發現原來出口只是當下沒看見,不是自己不值得尋找。
如果你希望和心理師聊聊
讓我們陪你找到撐下去的力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