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北所
桃園所
新竹所
深圳所
預約查詢
生命中的「台式應援」 ——關係期待
2024/03/20 陳依琳

尋求生命中好的關係品質, 如同球場上的應援聲——你值得這份不離不棄

在人生如同賽局的象徵中,我們是否也渴望這樣被應援著


堅持不放棄的九局下半

在日前世界棒球經典賽中,驚豔國際的「台式應援」成為賽場中一大看點。一群熱情激昂的球迷,在球員得分時歡聲雷動,在劣勢中仍不忘提振士氣。即使是九局下半比分懸殊,也不放棄齊聲鼓舞,上下一心吶喊加油。這樣的「台式應援」,讓人心頭一熱,也讓旅美球員因感受到家鄉溫暖而傾訴異鄉拼搏的孤單之感。

無論是球員還是球迷,在賽事中彼此成為支撐的力量。「台式應援」激勵球員發揮表現,賽後球員回敬致意,球迷仍掌聲不斷。這雖只是一場比賽,卻令人難忘——那麼在人生賽局中,我們是否也渴望這樣被應援著,即使身處低潮,也有人不離不棄?

對關係的渴望,從小就開始了

我們生命中是否有這樣的應援?所謂「應援」,就像是社會支持系統中,在人際互動裡獲得身邊重要他人提供的協助,來滿足身心需求。這代表著,在關係裡能被尊重、理解、照顧,在低谷時不被批評、論斷或拋棄。

在諮商中常聽見當事人說:

  • 「小時候等爸媽來參加運動會,比賽都跑完了他們還沒來,只說因為工作忙...」
  • 「哪怕只有一次,也想得到父母真正的肯定」
  • 「他們說我的憂鬱是逃避責任,不是真的病,我只能靠自己站起來」

我們從嬰兒期起便渴望全然被照顧與關注,而這樣的期待也隨著成長階段持續存在。孩提時期會因父母關注他人而嫉妒,為了爭取關愛而競爭;會為了獲得讚賞而表現乖巧與優秀,只為聽見一句「你真棒!」

到了青春期,我們想證明自己長大了,可能與父母對抗、產生情緒衝突。在關係中,不斷期待、爭取、碰撞、失望,並留下深刻印記。

失望的經驗,讓關係更難期待

如同當事人們的分享,我們總渴望在關係中被肯定、被理解,尤其是家人的支持。然而,若這樣的期待一再落空,便可能累積熟悉的負面經驗,讓我們逐漸失去期待、陷入關係中的困頓與茫然。

當我們在關係中越是渴望,就越怕再次失望;有時為了不被再次傷害,乾脆不再表達、不再依賴。

關係也能游動,走向新的可能

當依賴關係帶來困境,我們會發展不同的心理機制來應對。當這些反應使我們受困,就會想尋求心理師協助,展開自我探索,找回向好關係前進的可能。

在諮商中,我們會看見當事人學習辨識自己想要的關係、選擇想維持或結束的關係方式,進而發展出個別化的生活樣貌。他們也逐漸建立起一種對「穩定正向關係」的期待與能力。

這樣的關係游動,是一種自我調整與成長的生命經驗,即使曾走過煙霧彌漫的日子,也能再次期待光的到來。

結語:

關係裡的渴望未曾消失,在理解與支持中,我們終將被好好應援。